李家沟遗址与旧新石器时代过渡
内容简介:河南新密李家掏遗址经2009-2010年两度发掘,发现数以千计的石、陶制品等文化遗物,分别出自旧石器时代末期、新石器时代早期以及裴李岗文化等不同阶段文化层,填补了中原地区旧、新石器时代间空白,为探讨嵩山东麓农业等课题提供了丰富资料。本书以上述发现为基础,从地层、古环境、石器与制陶技术、生计方式与栖居形态演变等多视角,综合探讨嵩山东麓旧、新石器时代过渡等问题。二遗址地层剖面特征和年代测定。五古地震遗迹分析。六李家沟遗址人类生存环境分析。一)李家沟遗址出现之前。四)李家沟-裴李岗过渡时期李家沟遗址的地层与年代。
基本信息:
李家沟;遗址;分析;李岗;地层;遗迹;细石器;文化层;地震;测定
编著:王幼平 夏正楷 汪松枝
基本信息:
出版社:科学出版社
编著:王幼平 夏正楷 汪松枝
出版时间:2018年4月
出版社:科学出版社
版次:1
出版时间:2018年4月
印刷时间:2018年4月
版次:1
印次:1
印刷时间:2018年4月
ISBN:9787030572325
印次:1
内容简介:
ISBN:9787030572325
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经2009-2010年两度发掘,发现数以千计的石、陶制品等文化遗物,分别出自旧石器时代末期、新石器时代早期以及裴李岗文化等不同阶段文化层,填补了中原地区旧、新石器时代间空白,为探讨嵩山东麓农业等课题提供了丰富资料。本书以上述发现为基础,从地层、古环境、石器与制陶技术、生计方式与栖居形态演变等多视角,综合探讨嵩山东麓旧、新石器时代过渡等问题。
内容简介:
目录
河南新密李家掏遗址经2009-2010年两度发掘,发现数以千计的石、陶制品等文化遗物,分别出自旧石器时代末期、新石器时代早期以及裴李岗文化等不同阶段文化层,填补了中原地区旧、新石器时代间空白,为探讨嵩山东麓农业等课题提供了丰富资料。本书以上述发现为基础,从地层、古环境、石器与制陶技术、生计方式与栖居形态演变等多视角,综合探讨嵩山东麓旧、新石器时代过渡等问题。
第一章 绪论 (1)
目录
一 工作简史 (1)
第一章 绪论
二 发掘简况 (3)
一 工作简史
第二章 古环境与年代背景 (5)
二 发掘简况
一 遗址的地貌部位 (5)
第二章 古环境与年代背景
二 遗址地层剖面特征和年代测定 (6)
一 遗址的地貌部位
遗址地层剖面特征 (6)
二 遗址地层剖面特征和年代测定
年代测定 (9)
遗址地层剖面特征
三 沉积环境分析 (10)
年代测定
粒度分析 (10)
三 沉积环境分析
磁化率分析 (15)
粒度分析
沉积物色度分析 (16)
磁化率分析
河流过程的综合指标分析 (18)
沉积物色度分析
四 植被环境分析 (21)
河流过程的综合指标分析
孢粉分析 (21)
四 植被环境分析
常量元素氧化物分析 (29)
孢粉分析
常量元素氧化物比值 (34)
常量元素氧化物分析
五 古地震遗迹分析 (36)
常量元素氧化物比值
断裂破碎带 (37)
五 古地震遗迹分析
古地震遗迹 (37)
断裂破碎带
古地震事件的影响 (38)
古地震遗迹
六 李家沟遗址人类生存环境分析 (38)
古地震事件的影响
李家沟遗址出现之前 (38)
六 李家沟遗址人类生存环境分析
旧石器晚期-新石器早期 (39)
李家沟遗址出现之前
新石器早期-李家沟时期 (39)
旧石器晚期-新石器早期
李家沟-裴李岗过渡时期 (39)
新石器早期-李家沟时期
裴李岗时期 (41)
李家沟-裴李岗过渡时期
第三章 石器工业 (42)
裴李岗时期
一 石片石器的发现 (42)
第三章 石器工业
二 细石器工业 (43)
一 石片石器的发现
三 李家沟文化阶段的石制品 (62)
二 细石器工业
四 裴李岗文化层的石制品 (70)
三 李家沟文化阶段的石制品
五 石片石器的发现 (73)
四 裴李岗文化层的石制品
六 讨论 (73)
五 石片石器的发现
七 小结 (75)
六 讨论
第四章 制陶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(77)
七 小结
一 细石器阶段 (77)
第四章 制陶技术的出现与发展
二 李家沟阶段 (78)
一 细石器阶段
三 裴李岗文化阶段 (81)
二 李家沟阶段
第五章 生计方式变化 (83)
三 裴李岗文化阶段
一 细石器文化阶段 (83)
第五章 生计方式变化
二 李家沟文化阶段 (84)
一 细石器文化阶段
三 小结 (87)
二 李家沟文化阶段
第六章 栖居形态的演变 (89)
三 小结
一 细石器阶段 (89)
第六章 栖居形态的演变
遗物遗迹的分布 (89)
一 细石器阶段
埋藏状况 (90)
遗物遗迹的分布
二 李家沟文化阶段 (93)
埋藏状况
遗物遗迹的分布 (93)
二 李家沟文化阶段
埋藏特点 (93)
遗物遗迹的分布
小结 (99)
埋藏特点
第七章 讨论 (100)
第七章 讨论
一 地层、年代与古环境背景 (100)
一 地层、年代与古环境背景
李家沟遗址的地层与年代 (100)
李家沟遗址的地层与年代
周边地区的典型剖面 (103)
周边地区的典型剖面
地层、年代与古环境背景 (106)
地层、年代与古环境背景
小结 (108)
小结
二 技术演进 (109)
二 技术演进
三 生计方式的转变 (111)
三 生计方式的转变
四 柄居形态的变化 (112)
四 柄居形态的变化
第八章 结语 (115)
第八章 结语
参考文献 (119)
参考文献
后记 (121)
澳门新浦京,后记
责编:荼荼
作者简介
转载请注明来源: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: 友情链接
姓名: 工作单位:
版权所有: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
地址:北京王府井大街27号 E-mail:kaogu@cass.org.cn
本文由澳门新浦京发布于文物考古,转载请注明出处:李家沟遗址与旧新石器时代过渡
关键词: